◎撰文 / 祝康偉 ◎攝影 / 張良綱
今年24歲,科技大學財經系畢業的Amanda,工作1年就從證券業承銷的正職,轉換到高科技公司,成為派遣一族的財務人員。在一般人眼中,一定會好奇她為何要放下「有保障」的職位,去屈就「臨時性」的派遣工作?
事實上,有愈來愈多像Amanda一樣的社會新鮮人,面對企業降低人事成本,用人政策緊縮的高門檻,為求進入職場或轉換跑道,寧願透過門檻較低的派遣方式轉進。
大象遞減,跳蚤遞增
對台灣而言,仍感到相當陌生的人才派遣,歐美早在50年前就開始發展。
最初,只是低階人員的臨時工作調配。演變至今,在強大的全球化壓力下,企業面臨瘦身,及維持原有工作的壓力,只好保留部分核心員工,而將外圍業務交由派遣。
人才派遣市場成長空間大
管理思想家韓第在《大象與跳蚤》這本書中,提出組合式的工作理論,他認為在大象般龐大組職的上班族將逐漸減少,反而像跳蚤般的個人化工作者將逐漸增加。他曾預言,公元2000年底,傳統的全職就業人數,將不到就業人口總數的一半,其他人不是自雇、兼職、打零工,就是從事不領薪水的工作。結果公元2000年,英國的全職人口,果然下滑到40%,證實韓第的預言:大象愈來愈少,而專業的跳蚤成為職場主流。
這股「人才派遣」風,近兩、三年也吹向台灣。Career就業情報人才徵聘事業處遲迎華經理表示,台灣人才派遣市場的蓬勃,從5年前每天僅派出10人,到現在每天多達1,000多人,若加上國內50幾家派遣公司員工,保守估計,國內至少有100,000多人受雇於人才派遣公司,需求領域橫跨科技廠商、金融機構、以及各種客服中心。
Career人才派遣部門分析,美國約有10%的勞動力是派遣員工,若以台灣勞動人口1,000萬換算,市場規模將有100萬人。國內目前只有5,000家企業曾用過派遣人力,她樂觀預估,兩年內使用派遣人力的企業將增至1萬家以上,達到市場規模的20%。
企業為什麼需要派遣
所謂人才派遣,指的是派遣公司與用人企業訂定派遣契約,約定由派遣公司雇用員工,派往用人企業,該員工在用人企業的指揮監督下工作。也就是將傳統的雇主、勞工雙方的雇用關係,拆解成「三方」(派遣公司、勞工、用人企業)運作。(下頁續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