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 / Career職場情報誌 羅梅英 ◎攝影 / 張良綱
企業傳統的雇用方式,在最近兩年產生極大的轉變,台灣也開始步上美日等國的後塵,正式全職的工作機會快速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型態的非正職工作。對於就業市場的弱勢族群,例如冷門科系或非名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,以及二度就業婦女來說,今後如果要找工作,恐怕得從非正職工作開始找起!
正職工作機會縮減
|
|
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柯志哲說,「企業紛將非核心業務委外經營,造成企業傳統雇用方式的改變。」 |
|
根據勞委會與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柯志哲合作的一項調查顯示,去年國內企業採用「非典型工作型態」的比率已經相當高。簡單地說,這樣的數據反映出一件事,就是正職工作機會大為減少。企業紛紛將原本正職的工作機會,改採外包(21.48%)、約聘雇(21.38%)、part-time(12.40%)、人才派遣(3.25%)等形式,使得原本就不樂觀的就業市場無異是雪上加霜。
柯志哲表示,在經濟惡化、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企業紛紛將「非核心業務」委外經營,這不僅可增加人力運用的靈活度,同時也省下正式員工的薪資、福利、退休金、教育訓練、召募等成本,企業當然不惜改變傳統的雇用方式。
服務業推波助瀾
長期關注勞資關係的長遠企管負責人李明沅說,「企業的觀念已經變了,所想的是如何降低人事成本,」例如企業裁員時難免要付出資遣費,但如果是派遣的話,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。再加上國內這幾年從製造業轉型至服務業,「服務業以人力成本為主,成本結構中的人事成本很高,」柯志哲說,這更對「非典型工作型態」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據主計處統計,「部分時間工作者」(一週工時低於40小時),從81年的5%成長至91年的7.29%,其中服務業釋出的臨時性工作所占比例逐年增長。
柯志哲調查也發現,採行約聘僱、定期契約工的行業,以金融保險、文化運動、休閒服務業為主;派遣人力的行業則以金融保險、製造、工商服務、高科技產業等為主。很顯然地,金融保險業以及服務業對於非正職的人力需求,比其他行業都來得高,尤以保險業、銀行信用卡、專櫃、客服中心等領域,需求量最大。
從事客服委外服務的台灣客服科技公司,擁有超過2,000位客服人員,經營管理室副總經理魏慶良就指出,「因為人員擴充速度太快,所以直接把找人工作委託給派遣公司。」
從企業別來看,外商企業採用派遣人力的比例,遠比本土企業來得高,包括花旗銀行、美國運通、IBM、微軟、易立信、Dell電腦、惠普科技等,都是派遣人力的「大戶」。而醫院、學校、政府機關等非營利單位,採用人才派遣的比例亦不低。(下頁續) |